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» 新闻中心 » 部门动态
步履铿锵绘新景——织金县30年改革发展回眸与展望
点击次数:  字号:[]  [我要打印][关闭] 视力保护色:

 

 

提要:笔直高速公路穿山越岭,落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;连绵群山郁郁葱葱,成片农作物绿涛翻滚,掩映在红花绿树后白墙黛瓦的贵州民居俨然而立,村民怡然自乐……

1988年6月,在时任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的倡导下,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“开发扶贫、生态建设”试验区,随后,又增加了“人口控制”的主题,开启了治山治水、治穷治愚探索实践的新征程。2014年,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,赋予了试验区“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子、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”的使命职责。

1.jpg

↑八步街道阿作村鑫隆华肉牛养殖项目

30年来,织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、省、市各项重大决策部署,紧紧围绕“开发扶贫、生态建设,人口控制”三大主题,艰苦奋斗,励精图治,探索创新,勇于实践,以“敢为人先”“开拓进取”的无畏气概,较好地发挥了“近期作示范、长远探路子”的作用,夺关隘、破难题,筚路蓝缕,一往无前,实现了扶贫开发成效显著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、人民生活基本小康的喜人局面,初步走出一条山区经济发展、人民安居乐业的好路子,谱写了绚丽的织金篇章。

 

扶贫开发 凤凰涅槃

 

1985年,织金县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,1994年被列为国家“八七”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县,1998年实现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,2001年被列为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。1988年毕节试验区建立后,30年来,织金县围绕中央、省委、市委(地委)有关扶贫开发的重大决策部署,坚持“输血”与“造血”并进,“扶贫”与“扶智”并举,切实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,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、扶贫开发助推区域发展,推动扶贫方式从输血式、救济式向造血式、开发式转变,扶贫开发行动如火如荼、热潮涌动。

——领导挂帅,压实责任。按照“一把手挂帅、分区作战、专班合围、包片主攻、社会助推”的五位一体分层攻坚路径,组建脱贫攻坚战区指挥部。将全县划分五大作战区,形成县委主要领导统揽,人大、政府、政协主要领导和县委副书记、政府常务副县长分区指挥,四大班子其他副县级领导分乡镇(街道)包靠的脱贫攻坚模式,切实提高精准扶贫的针对性。坚持“不脱贫、不脱钩、脱贫不断线”原则,从1997年开始,在全县32个乡(镇)及县直77个部门推行“4321”定点挂钩结对帮扶制度,共选派1000余名县乡机关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支书,与10万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,累计帮扶贫困村333个,扶持贫困人口达30余万人。

——产业支撑,扩大增收。将产业化扶贫与整村推进、连片开发、科技扶贫相结合,重点培育种植养殖、劳动密集型等主导产业,为贫困群众提供致富平台。截至目前,全县先后建成了5个省级、4个市级、4个县级、32个乡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。目前共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9个,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6个,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824个,涉及10余个产业。累计吸纳贫困家庭员工3000余名,带动1万多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。

——借势发力,夯实基础。充分借助全国工商联、广东统一战线对口帮扶机遇,依托全国“万企帮万村”精准扶贫行动的政策优势,着力聚合商会联引优强企业、“荣誉村主任”“千凤还巢”、专业合作社作为帮村联户“四股力量”,逐渐形成了“产业联体、强弱联合、村企联动、利益联结”的“四联一体”格局,有效促进帮扶方式多元化。1994年以来,全联组织引导全国民营企业家累计捐款捐物1亿多元对织金县进行了帮扶;1997年以来,广东统一战线累计投入物资3000多万元帮助织金县发展教育、卫生、文化、交通、城建、三农等事业;同心光彩助农融资担保公司共为42户小微企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3000万元贷款。在全国工商联、广东统一战线搭桥下,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,2017年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7.52亿元,同比增长19.94%。

——技能培训,增强动力。坚持实际、实效、实用原则,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培训和“绿色证书”工程培训。1997至2011年,全县共举办农业技术普及培训58.3万人次,完成“绿色证书”培训19001人,颁证18008人,培训县、乡、村各类干部3万余人次。2006年以来,安排财政扶贫资金410.5万元,开展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务工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478人次,其中80%以上实现了转移就业。劳务输出从1993年空白上升至2017年末输出42568人次,通过宣传自发输出186840人次。

——强化设施,增强后劲。以整村推进为重点,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有效增强了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发展的后劲和潜力。目前,全县累计已建成通村油路(水泥路)256条1779.12公里,硬化农村连户路5452.85公里,院坝硬化259.6万平方米。实现535个村通油路和476个村通客运,实施完成小农水项目127个,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、广播电视村村通全覆盖。被列为全国100个农村安全饮水重点示范推进县之一。

2.jpg

↑江存花卉

通过努力奋斗,全县贫困人口从1988年的36.84万人降到2017年末13.33万人,减少23.51万人;贫困发生率从1988年的62.62%下降到2017年的12.65%;1998年全县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,2014年实现省级“减贫摘帽”。30年来,全县生产总值从1988年的1.83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95.16亿元,增长106.64倍;财政总收入从1988年的0.1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23.99亿元,增长159.93倍;农民人均纯收从1988年的196元上升到2017年的8548元,增长43.61倍。

 

生态建设 破茧成蝶

 

生态优势就是竞争优势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

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织金,生态环境恶化,毁林开荒现象突出,到处一派荒山秃岭的景象,森林覆盖率仅为 8.3%,每年每平方公里土壤侵蚀模数高达5446吨,山洪、泥石流灾害频发,生存条件十分恶劣,人民比较贫困,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96元/年。解决阻碍生态环境问题,助力全县冲出贫困困境,成为县委、县政府和全县人民的殷切期盼。

为此,30年来,织金县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实现人口、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。先后实施了“3356项目”造林工程、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、国家“长治”工程、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示范工程、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工程、天然林保护工程、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。

一系列生态“组合拳”,致使全县生态建设发展向好。

——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。从1988年到2017年,全县每年人工造林5.7万亩以上、封山育林3.75万亩以上,森林面积从1988年的35.7万亩增加到2017年的232.56万亩;森林覆盖率从8.3%增加到54.09%,年均增加1.5个百分点;活立林木蓄积从23万立方米增长到现在652.4万立方米,年均增长21万立方米,实现了森林资源的“三个同步”增长。天保工程实施以来,全县累计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21.8万亩,占计划任务的100%。依托天保工程建设,创新公益林补偿机制,全县补偿生态公益林面积168.26万亩,年均补偿资金1957.47万元,涉及农户23万余户。织金连续9年获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,1999年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,2000年获“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”,2006年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,2012年获省2008-2010年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先进单位等。所属黑土乡1997年被评为“全国林业百佳乡”。2017年,织金被省林业厅确定为天保工程管理能力建设示范县,提前四年达到了省委、省政府十年基本绿化贵州的各项指标要求,成为全市首批造林绿化达标县之一。

——退耕还林工程有效推进。全县自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启动实施以来,到2005年,共完成上一轮退耕还林12.61万亩,保成面积12.61万亩,保存率100%;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启动实施以来,共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8.21万亩,全部还为经果林。

——生态经济逐步形成。整合林业、扶贫、畜牧等相关项目,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,建立了一批以核桃、板栗、梨、桃、李等为代表的优质果品基地,全县林业经济逐步摆脱了第一产业“独木支撑”的单一状况,增强了“生态产业”建设的带动和辐射作用,以绿色食品、绿色药材、绿色能源、绿色旅游为骨架的产业结构初步形成。全县目前发展林下经济10万亩,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50余个,创造经济产值超过7.7亿元。

——控污减排成效明显。建成凤凰山污水处理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、二期工程及6个乡镇(街道)污水处理厂,日处理污水4.34万吨;煤矿采选、火电、会腻等重点行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落实率达到100%。完成织河煤矿片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一期、二期建设,开工建设日处理5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。在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中,有27个行政村获得市级生态乡镇(村)称号。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,达标率100%。持续实施环境保护“河长制”工作,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,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%,六条地表水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%。在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中,织金荣获国务院污普办、国家环保部、国家统计局、农业部共同授予的“先进集体”称号。

——环保建设逐步完善。建立了检察机关与环保、公安、林业、国土、水务等执法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衔接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配合的工作机制。持续推进“六个一律”环保“利剑”执法专项行动和环保执法“风暴”专项行动,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。

 3.jpg

↑下红岩桔园

人口控制 华丽转身

 

过去30年,织金县始终致力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,坚持以人为本,注重改善民生。在强力实施人口控制期间,以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为目标,坚持把人口控制作为实现人口、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,探索出“双诚信、双承诺”等人口计生工作机制。1988年到2017年,全县累计少生25.6万人,减轻社会89.6亿元经济负担,符合政策生育率从1988年的59.61%上升到2017年91.34%;人口出生率从1988年的25.7‰降至2017年的14.13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88年的19.33‰降至2017年的7.49‰,控制人口实现了“一升两降”,2004年获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合格县,2007年获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,2012年成功摘掉“全省计生重管县”帽子,2014年获“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”称号。

——加强计生组织建设。坚持党政一把手“亲自抓、负总责”不动摇,坚持“一票否决”不动摇,明确了“三级书记”抓计生工作责任制和各部门综合施治齐抓共管责任制。切实抓好各级人口计生工作的安排部署、统一指挥、工作协调、督促检查和责任追究,全县自上而下形成“一级抓一级,层层抓落实”的计生工作格局,为解决人口控制问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。

——强化计生基层力量。全县574个村居在第九届村级“两委”换届中,全部配齐了村人口主任和育龄自管小组长,共配备村(居)人口主任(即计生专干)574人;建立县、乡、村三级计生协会组织607个,会员人数发展到10万余人,占总人口的8.3%;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47名计生特岗人员充实到乡、村两级计生队伍。

——完善利益导向机制。认真兑现国家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,2012年以来,全县农村计生“两户”子女在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期间,按照每人每年500元的标准给予了生活补助,目前约有7200名学生受益,兑现金额为650余万元。其中高中毕业考取大学除按照本科每人5000元、专科每人3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生活和住宿补助外,每年再给予2000元的补助,直至大学毕业。该项目目前已兑现金额300余万元。此外,还累计为全县8万余人代缴参合金近500万元。

—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。开展了全方位、多形式、系统化的宣传教育工作,实现了宣传教育历经单一墙体标语到广播电视、报纸、网络媒体等全方位、多形式、系统化的立体宣传,宣传内容也从生硬、粗暴向温馨、人性化、多元化转变。仅2016年,全县就投入宣传经费110万元,实现全县574个村居有3条以上宣传标语,群众政策知晓率分别达85%以上,有效推进了全县创“省优”工作,织金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已顺利通过省的检查验收。

——推进法制化建设。制定了《织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追究制度》《定期汇报工作制度》《特情专报制度》《情况分析通报制度》《有奖举报查实制度》等规章制度,对全县30余万户居民实行诚信合同管理,近年来无因违法违纪而造成群体性事件和其它恶性事件发生。

 

30年来,织金县人口既得到了“瘦身”,更实现了“提质”。

 4.jpg

↑织金绮陌互通

展望未来 欣欣向荣

 

百舸争流,奋楫者先;千帆竞渡,勇进者胜!

回眸过去,豪情满怀,展望未来,信心百倍,织金誓将铿锵前行,砥砺奋进!

织金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贯彻落实中央、省委、市委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,牢牢把握全国工商联、广东统一战线对口帮扶的政治优势、地处黔中经济核心区的交通区位优势、资源富集优势、生态环境优势,统筹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认真坚持“五大发展理念”,继续深化试验区“三大主题”,努力践行“两新”使命。

紧紧围绕“创新发展,同步小康”目标,以“大党建”为统领,着力推动“大扶贫、大安全、大发展”。坚持“工业多元化、农业品牌化、城镇新型化、旅游全域化、生态业态化”发展战略,以“五城同创”为抓手,努力建设小康织金、实力织金、文化织金、生态织金、宜居织金、开放织金、和谐织金。全力以赴,高质量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、精准脱贫、污染防治“三大攻坚战”,坚决打赢“113攻坚战”,加快把织金建设成为西南新型能源化工基地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、全国竹荪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、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、全国优秀旅游城市,奋力开创新时代富裕和谐幸福美丽织金新未来。

按照“一年取得新变化,三年彰显新成效,五年实现新跨越”的目标要求,团结奋进,努力拼搏,到2019年,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实现GDP210亿元以上,全面小康实现程度90%以上,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前15位。到2020年,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亿元以上,年均增长15%以上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.67亿元以上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亿元以上,旅游总收入160亿元以上;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5:40:45,城镇化率超过50%;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9200元和13000元,与全国、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。

 

 

上一篇:
下一篇:

相关信息